诗书传家——姓氏祠堂楹联主题展

展览时间:
主办单位:
齐丰画社
展览地点:
济南市新世界商城四楼4228室齐丰画社

徐培栋:1961年生,临淄稷下人,号散抱。淄博市政协原副主席,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北京大学访问学者,北京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客座研究员,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,刘彦湖书法篆刻高研班助教。

书法幼承家学,自幼受族伯父徐荆山、伯父徐进启蒙临习古帖,参加工作后拜山东书法名家、齐国遗址博物馆馆长李剑先生为师,学习书法,日课百字,临习颜真卿多宝塔碑,之后用八年功夫遍临米芾诸帖,宗一家涉百家,上追二王并篆书章草,下涉颜真卿、孙过庭、怀素、黄庭坚、王宠、八大、赵之谦、吴昌硕、谢无量等诸家,真草同修,大小兼习,几十年如一日。坚持晚间临帖日课,研读书论,让书法成为修身养性的生活日常,秉承弄斧班门、问道高师的理念转益良师,先后问道于当代名家,悟得书法之真髓。

创立品藻社,以书会友,与赵长刚、燕守谷、徐寒、耿毓亮、赵宁等诸名家交流,以涉百家之长,获益良多。2017年诚邀刘彦湖老师在淄博开设刘彦湖书法篆刻高研班,与山东诸道友尊崇“道心·法眼·妙手”教学理念,致力于书法规律,鉴赏眼力与技法功力的兼修,尤在散氏盘、章草、王羲之十七帖、孙过庭书谱、怀素大草千字文,颜体榜书、王宠楷书以大字反复通临,自感受益匪浅,书法又开新境。北京大学徐寒教授评曰:“徐散抱之书,任意率真,独得诗之纯情和文人雅怀,依法度而不为法所囿,雅拙中孕有天趣,浑朴中藏有轻灵,简括中凸现奇崛,耐人寻味,超然而远俗也。”中国美术理论家协会副主席陈传席先生评曰:“培栋先生之书,古拙中见秀润,沉着中见痛快,出碑入简,今之书家者流无此格也。”

诗书传家 ——姓氏祠堂楹联主题展
家是社会的细胞,优良的家风是每个细胞正常运行的保障,家风则是一个家庭的道德标准。

中国有一则被万千家族广泛认可和应用的对联叫做“耕读传家久,诗书继世长”,对此,历代先贤有着共同的体悟,欧阳修说:“立身以立学为先、立学以读书为本”。王冕于《耕读轩》有云:“犁锄负在肩,牛角书一束”。

据《说苑·立节》载:“曾子衣敝衣以耕”。西汉杨雄则认为耕不仅为谋生,也体悟道与德。《章氏家训》则言简意赅,“传家两字,曰耕与读,兴家两字,曰俭与勤”。

耕,可以感受粒粒皆辛苦,以利养成吃苦耐劳、脚踏实地的品质和勤俭节约的品格。

读,可立志、立德、修身,培育良好的人格、品行、高尚情操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,并得以使家庭和睦、社会和谐。

祠堂楹联是家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种类,即可用于个人居住的厅堂、书斋,也可用于学堂、祠堂、山庄等公共类场所,亦或用于私人著作、艺文。

祠堂用联从内容和功用上看,其中包含了家风传承的重要功能,是家风传承的一种有效形式。具体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:一是寻根溯源,记述宗姓的来龙去脉,追寻本支世系的开基祖与发祥地,也有追踪上古始祖乃至中华民族始祖炎黄二帝。

二是表彰先贤,记述本姓历史名人之文治武功、德道文章、佳言懿行,弘扬祖先丰功伟绩,反映宗族赫赫名望,激励子孙后裔的自豪感与勤奋向上的精神。

三是训勉励志,告诫子孙珍惜家族声望,努力进取,光前裕后,勤奋耕读。

本次展览以诗书传家为主题展出部分姓氏宗祠联,意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,以求为促进良好家风建设助力,也以此求教于书法同道。
徐培栋于散抱书房
2022年元月16日
2022年元月16日
画展花絮:

















上一篇:
丰沃厚德——名家书画鉴赏会
下一篇:
玉兔呈祥—— 韩秉玺2023年作品集台历
浏览:次|发布于:2022-01-17